学车报名方式
合作驾校
成都9月1日起72小时过境免签 变身快捷中转站
获悉,从9月1日起,我市将正式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过境免签的“第四城”。届时,45个国家和地区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外国旅客,在口岸均可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影响 成都变身快速中转站
这一政策对成都将产生怎样具体的影响?据成都边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政策的实施无疑让成都口岸“变身”为一个快捷、方便的中转站,让外国过境的旅客,通过成都快速中转至中东、欧洲或其他地区。但该政策不仅仅针对成都市区,大成都范围内所有区(市)县也可享受,“停留在成都周边的区县,只要在72小时内过境,都可以享受该政策。”
不仅如此,72小时免签政策的实施还能促进入境游市场发展刺激消费,“在旅客停留的72小时内,无论是吃饭或是住宿,总会有消费产生,而这样的政策开行会吸引更多入境游的乘客前来,对旅游经济消费也有所助益。”
通关 验放一名旅游团队人员不超过25秒
同时,记者从成都边检站了解到,截至目前,成都航空口岸目前开通了至澳大利亚、荷兰、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2条定期直飞航线,该口岸在全国所有对外开放空港口岸中排名第七,并多年来稳居中西部第一的位置。今年成都边检站已检查出入境旅客144万余人次,预计到今年年底,出入境人数将突破230万人次。
为确保口岸全天候快捷通关,提高检察员快速甄别证件的能力,成都边检站对检查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确保验放一名旅游团队人员不超过25秒,港澳居民不超过15秒,其他旅客不超过45秒。同时,在候检区,如果排队等候人数超过15人,将增开验放窗口,尽量提高通关效率。
“在甄别证件真伪上,我们也有先进的仪器。”据成都边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验放台安装有证件真伪机读器等设备,可以快速辨别证件真假,同时还开设了检查员服务质量评价器,旅客可通过评价器对检查员的工作作出评价。
此外,据成都边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对此,成都边检站主动推出了配套边检服务,为其建立了500强企业档案,为来川考察投资的各界人士开辟了“绿色通道”,统一办理出入境手续。同时,结合我市平均1.5天一个会展活动的实际,成都边检站也提前谋划,提前准备,为企业和外商代表休息和洽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温馨提示】:
石家庄学车网分享最实用的学车心得,汇聚最全面的石家庄驾校学车信息,帮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驾校。
更多的石家庄驾校学车:http://www.0311xc.net
我们会为您推荐最适合的驾校,让您选的明白,学的舒心!
团报咨询QQ:1599765256 报名热线:0311-80801909
随机阅读
除了刹车失灵,在驾驶中还有哪些危险情况需要用到一些技巧处理?上海驾校冯教练告诉记者,刹车失灵相对而言还是小概率事件,驾驶员要更加警惕那些常见的危险情况。驾校针对经常容易发生的危险情况开设了涉险车辆自救教育课程,主要内容有三项:水箱开锅、车辆自燃、车辆被淹。
水箱开锅:开水箱盖要像开可乐
水箱开锅多数是因为车辆水箱漏水、风扇停转所致,其危害性主要在于发动机舱靠近挡风玻璃的缝隙会突然喷出大量水蒸气,不仅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还会造成发动机损坏,因此在发现车头有白烟出现后应该立即停车检查。如果在行驶中出现大量白烟遮挡视线的情况时,驾驶员应当冷静应对,不要立即急刹车,避免出现追尾事故,先看反光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车辆停到道路右侧,然后下车在车后安全位置放置警示三脚架。
第二步就是如何排除故障,解决水箱开锅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水箱中注入水或冷却液,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马上打开水箱,因为刚开锅时温度非常高,必须先打开发动机舱盖,等稍微冷却一下后再开水箱盖。“水箱开锅自救最重要的就是开水箱盖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驾驶员受伤,因此不要急于开盖。 ”冯教练告诉记者,首先要找到一块布或者手套,慢慢去拧开水箱盖,此时的感觉就像是开一瓶摇晃后的可乐,能明显感觉到水箱内部的压力,如果压力太大就把水箱盖拧上一些,感觉压力小些了再拧开些,慢慢的释放水箱内的水蒸气,等压力基本消失后再全部打开。 “水箱开锅时,水蒸气的温度非常高,如果贸然打开,喷射出来的水蒸气可能会烫伤驾驶员,因此要非常小心地处置。 ”
车辆自燃:车辆后部着火可能会爆燃
车辆自燃的原因大多为油管漏油、电线短路,症状和水箱开锅类似,开始会出现大量白烟,此时驾驶员首先要判断,到底造成白烟的是水箱开锅还是车辆自燃。“开锅时产生的白烟是没有味道的,而自燃时能闻到橡胶等车辆配件燃烧产生的焦味,如果闻到焦味那基本是车辆发生了自燃,此时就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自救以减少损失。 ”
自救第二步是灭火,驾驶员此时不要急于抢救车内的财物,否则会耽误自救的时间,大多数驾驶员都会将灭火器放在后备箱里,但拿灭火器时要注意车辆尾部是否发生燃烧,因为油箱的位置就在车辆尾部,如果车尾发生燃烧很可能导致油箱爆燃,此时驾驶员应当远离车辆,确保自身安全。
在拿到灭火器后,不能马上打开引擎盖扑救,因为猛然开盖会导致大量新鲜空气进入发动机舱导致火势加剧。正确的处理方案应当是先开一条缝隙,用灭火器对着缝隙喷射一会,初步控制火势后再打开舱盖,对着油管等位置喷射灭火。需要注意的是许多驾驶员并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并不是一按就会喷射,而是需要拧开一个保险栓才可正常工作。最后不论自救是否成功,驾驶员都需要报警,因此报警与否关系到是否可以进行理赔。
车辆被淹:打开车窗是逃生关键
第三种情况是车辆被淹。冯寅祺说,从被淹车辆中逃生,最关键的是能否打开车窗。在自救中,首先要排除两个误区,传统观念认为车辆涉水的极限高度是排气管的高度,但事实上应当是发动机进气口的高度,因为车辆熄火都是发动机进气口进水所致。第二个误区是,很多人认为遇积水路段应快速通过,但正确的方式应当是匀速缓慢通过,否则溅起的水花很可能导致车辆进气口进水。
车辆被淹后,打不开车门是因为车内外有水压差,一旦车内也进水,车门反倒容易打开。驾驶员在发现车辆熄火后的第一自救行动应当是开车窗,不然等电路系统失灵后,车窗就很难打开。如果车窗无法打开,仍有几种方式逃生。一些车辆的后备箱有逃生按钮,驾驶员可放下后排座位,进入后备箱通过逃生按钮打开后备箱离开车辆。但不是所有车辆都有这一功能,驾驶员在平时要检查是否有这一逃生通道。
其次是砸开玻璃窗逃生。可用灭火器,缺点是对力气小的驾驶员来说太重,特别是女性驾驶员很难砸开。也可用逃生锤,要注意的是,砸玻璃时要砸四个角,不要砸正中间,上面左右两个角最容易砸破。方法三是用破窗器,可以最方便地砸开玻璃,但目前国内尚没有正规购买渠道,通过网络购买可能买到假货,在关键时刻起不了作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