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症状不适开车危险增高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表现为肢体疼痛或肢体麻木,这都会影响司机的正常操作和判断能力,早在195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对汽车驾驶员的健康检查提出了18项要求,其中包括视力、视野、辨色能力、听力、肢体、关节、心脏疾病、高血压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胃肠病等。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以及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均不可以驾驶汽车。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患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要再摸车了。
夏季防暑药物的安全使用
夏季高温使“中暑”现象频频发生,许多人都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剂来解决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效果确实很显著,但是这类药物中,均含有“酒精”。虽然含量很低,一般不会影响到正常驾驶,但是酒精测试仪是可以测出来。并且一些对酒精很敏感的朋友,服用后会影响到正常的驾驶。所以,不管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减少麻烦的角度,服用此类药物后,还是不要开车了。
生活药物的安全服用
日常生活中,生病是很平常的事儿,然而在服用药物后,尽量不要开车。有些药物会使驾驶员在行车中昏昏欲睡,从而导致危险的发生。包括镇静、安眠、抗抑郁、抗焦虑、止痛解痉、抗过敏、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等药物。镇静类药物,如安定、安宁等;抗抑郁、焦虑类药物,如丙咪嗪、多虑平等;镇痛类药物,如杜冷丁、吗啡、可待因等;抗高血压类药物以及降血糖类药物,如复方降压片、优降糖等;抗过敏类药物,如扑尔敏等;止痛解痉类药物,如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和颠茄片;抗心绞痛类药,如心痛定、消心痛、硝酸甘油制剂等,它们均有可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头昏、眩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乏力、嗜睡、倦怠、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如果超量服用,则不良反应会更明显或加重。
熬夜看球疲劳驾驶/酒后驾车
美国一项交通安全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为6~7小时的驾车员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每晚睡8个小时的人的两倍,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者,这一概率就变成4~5倍了。因此,开车前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一旦发现疲劳,切不可勉强开车。
总结:许多人,在日常驾车过程中,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些小疾病、小症状,不会影响到行车的安全。然而很多车祸,都是因为驾驶员的侥幸心理所致,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下这些细节,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平常对身体的关注也是安全驾驶的必备条件。
【温馨提示】:
石家庄学车网分享最实用的学车心得,汇聚最全面的石家庄驾校学车信息,帮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驾校。
更多的石家庄驾校学车:http://www.0311xc.net
我们会为您推荐最适合的驾校,让您选的明白,学的舒心!
团报咨询QQ:1599765256 报名热线:0311-80801909
随机阅读
机盖内有尘土车身上有车贴 不合格被拒检
“没想到,车辆前机盖内有尘土,都不能上线检测。”昨日,市民杨先生前往检测站验车,本以为自己只开了两年的爱车,应该很快就能通过检测,没想到,刚到外检区就被检测人员告知,车辆前机盖内尘土较多,如果清理不干净就不能上线检测。
据了解,7月1日起,本市实施机动车外检查验新规以来,交管部门根据7项标准严格了车辆外检,截至昨日,约半数车辆外检不合格。
前机盖内有尘土,不能上线检测
昨日,南开区一家检测站的外检区,十多辆机动车正在等待外检,最终,包括杨先生在内6名驾驶人的车辆被拒绝上线检测,原因都是车辆前机盖内尘土较多,需要清除后才能上线检测。该检测站的一位驻站交警告诉记者,7月1日实施的新规对车辆外检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不仅送检机动车的车身、底盘、车厢、发动机舱等部位要清洁,无明显漏油、漏水、漏气,电器导线捆扎、固定、绝缘保护也要完好。“以往检测车辆,主要看看大灯、轮胎的问题,很少查看机盖内是否清洁,新规实施后,外检的项目则细化了很多。”据介绍,新规实施以来,大概半数送检车辆不合格,其中类似机盖内不清洁的问题居多,“根据新规,如果机盖内有尘土或油污,不清除干净,是不允许车辆参加上线检测的。”
车身有个性车贴,不能上线检测
除了杨先生,前两天,市民李先生在验车时也尝到了新规的厉害。此前,李先生因为追求个性,在自己的别克车车身上粘贴了很多个性化的漫画和文字,可当他到检测站验车时傻了眼,检测人员要求他把所有的个性车贴全部清除,否则不予办理上线检测。“没办法啊,当时,只能挨个揭掉了。”李先生说,因为有些车贴粘贴的时间较长,清除起来特别费劲,足足折腾了一个半小时,才将车身上的车贴清除干净。李先生说,从上线检测到最终过关才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上线检测的时间,还不如清除车贴的时间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