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版4月22日《安全气囊怎么成了一颗"雷"》的对话后,杭州读者杨占白给本报寄来了浙江《都市日报》一篇报道的复印件。报道中说,3月24日,一辆宝马520iA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上因车速过快及遇到路面积水,失控碰向护栏。紧急制动后,汽车转了四五个圈,又滑行了近200米才停了下来。经勘察,该车碰撞后,大梁弯曲,保险杠、水箱、空调机等报废,高速公路护栏也被撞弯,所幸的是,除副座上的乘员脸部被碰出乌青外,司机和后座乘员都安然无恙。但让车主不理解的是,车上的6个安全气囊在碰撞中无一打开。目前,浙江省消协已受理了车主的投诉。 杨占白读者在信中问:"安全气囊造价近万元,作用却如此小,开启的条件还这么苛刻,家用车有必要安装吗?" 听记者介绍了事故情况后,朱西产首先表示,人员没有受到大的伤害说明碰撞时的加速度并不大,气囊一般是不会打开的。如果加速度足够大,人员肯定要受伤。 对于车子碰撞后的"惨状",朱西产认为,车况很惨可能是被护栏刮的。按照澳大利亚等国的要求,高速公路护栏要能变形、起到吸能和导向作用,使汽车撞到护栏后能顺着护栏走,慢慢减速。而目前,国内还没有道路护栏的设计规范,护栏一般没有吸能的作用。 朱西产介绍说,在目前的气囊纠纷中,最常见的有两类情况:一是轿车与后下部没有护栏的货车相撞;一是与道路两边的护栏相撞。这两种情况在国外是很少见到的。 为什么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气囊不会打开呢?朱西产解释说,要气囊打开,汽车的减硬度至少要达到8-9G,造成人员严重伤害的减速度要达到80-100G,而我们常见的急刹车的减速度一般只有0.6-0.7G。另外,由于这种强烈的碰撞一般发生在100毫秒的时间内,人眨一次眼就可以发生两次,因此在两车相撞的案件中,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证言一般不能作为法庭证据,因为感觉往往是错误的。要知道车辆的气囊是否能正常工作,可以请厂家检测一下。但厂家尤其是国外厂家一般不愿意当着消费者的面提取数据。 对"是否有必要安装气囊"的问题,朱西产说,如果没有气囊,在两车相对速度为50-60公里的碰撞中,乘员的面部肯定会受伤。说气囊贵,也要分是哪种气囊。已经大量装车的正面气囊的价格大约是两三千元,侧气囊就要贵一些,装车率很低的充气幕帘就更贵了。 朱西产告诉记者,大量试验表明,在碰撞中,方向盘对人的伤害最大,而且这种伤害是头、胸部的伤害,严重受伤的机率很高。因此在国外,方向盘气囊的装车比例最高,其次是前排乘员正面气囊。 他最后总结到,从救命的角度讲,安全气囊的作用肯定不如安全带,形象地说就是,二三百元的安全带是最主要的,二三千元的气囊起补充作用,几千元的气囊产品的作用更小。他说,国内至今还没有见到一例轿车与轿车相撞而气囊未打开的事件。
【温馨提示】:
石家庄学车网分享最实用的学车心得,汇聚最全面的石家庄驾校学车信息,帮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驾校。
更多的石家庄驾校学车:http://www.0311xc.net
我们会为您推荐最适合的驾校,让您选的明白,学的舒心!
团报咨询QQ:1599765256 报名热线:0311-80801909
随机阅读
祸从天降 货车倒车夹死快递公司17岁少女
昨日凌晨,在白云大道北的德邦物流园内,一名17岁的少女在给快递车的车尾箱贴好标签拍照时,被另一辆倒车的货车撞上。少女被夹在两车尾之间,经抢救后不治身亡。
昨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小芳(化名)站在一辆装满快件并关闭好车门的货车尾门旁,给货车封上标签并拍照作备案。该公司另一辆白色的货车在小芳的后方倒车。据小芳一名工友介绍,当时他听到“砰”的一声,正在倒车的货车撞上了小芳正在拍照的货车车尾。倒车的司机下车一看,发现小芳被夹在了两车中间。“司机马上上车往前开动,小芳当场倒在了地上,手里的相机和标签掉在身旁。”小芳的工友说。随后赶到的120对小芳进行了抢救,但小芳最终不治身亡。肇事司机随后被警方带走。
据工友介绍,小芳进公司一年多,此前在公司的操作部小件组上班,调到汽运部工作不久。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小芳的妈妈,小芳妈妈表示不愿多说。“对于赔偿的问题,这几天暂时还不想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