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驾驶过程中,驾驶入的操作动作受意识支配并能服从于意识的需要。人人都有一种潜在的“感觉意识”,这种感觉意识对正确地驾驶车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这种感觉意识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实.驾驶入若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潜移默化并过渡到有针对性地自我培养这种“感觉意识”,则可明显地提高驾驶技能和保障安全。车辆驾驶中的“感觉意识”通常被称为“估计能力”和“判断能力”,它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车体感觉。车体感觉指驾驶人在驾驶位量端坐时客观真实地感知所驾驶车辆的形体与外部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选择安全通过的空间感觉。车体感觉是人对车体的空间关系的反映,它包括对所驾驶车辆和交通环境中的其他车辆的形状、大小、距离、方向等的感知。车体感觉是感觉意识形成的基础.是驾驶技能形成的意识条件。车体感觉主要是通过式样驾驶、“倒桩训练”和“场内、外道路驾驶训练”获得。
2.车速感觉。车速感觉指通过驾驶入的视觉和听觉,在大脑中产生车辆运动空间距离与时间之比,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到的感觉。这是一种推演思维,需要时间与具体物体运动空间的感觉积累来不断形成。练习者可以在车辆行进中通过观察时速表与车外参照物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对比来感知。车速感觉主要通过道路驾驶训练获得,车速感觉是准确换挡及车辆跟、超、会、让等多项驾驶活动的基础性依据。
3.道路感觉。道路感觉指通过视觉对路面的感觉,如道路的坡度、横向宽窄、坑洼大小、路基的坚实度,以及雨后路面的湿滑程度等。路面坡度往往难以被练习者感知,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练习者对道路是上坟还是下坡的感知都难以正确地判断,一些练习者通过记忆来认识和采取相应的驾驶操作。正确地识别坡度是确定加减挡等驾驶操作的基础,一般来说对道路坡度的识别一应通过道路交通标志来获得,没有设置标志的路段应通过左侧车窗观看路面来识别(在坡度不大的路面难以从正前面透过挡风玻璃识别),夜间行车由灯光射程变化来识别.灯光射程由远至近是上坟,反之由近至远是下坡;路面的宽窄是包括行道树等其他障碍物占去的空间,对正确地判断车辆能否安全通过至关重要。一个有经验的驾驶人在遇到无法确认道路宽窄或者是通过路面条件较差的路段时,会有意识地减速观察或者停车观察,确认安全后驱车通过。如果立体感觉差、目测不被的驾驶人盲目通过,往往使自己变得被动甚至出现险情。道路感觉应通过道路驾驶训练获得。
4交通状态感觉。交通状态感觉是指对道路上的所有交通活动参与者在空间、时间中不断发生变化的感觉。交通状态感觉是要注重培养对有意注意区的观察判断能力,交通状态感觉通过道路交通环境驾驶训练获得。
5.操作控制感觉。指驾驶车辆时,控制车辆的操作动作。它需要一种潜在的感觉意识来指挥动作的快与慢,力度的大与小,以及掌握适当时机等。如:方向盘应根据弯道或者障碍物,打、回多少.以及使用的急或缓。制动踏板用多大的力度会使车辆速度降到多慢。离合器接触区间停留在哪一点,能够使车辆乎稳起步等等。这种感觉意识传递给大脑.再通过大脑调节各关节以及肌肉运动的快、慢,力度的大、小而有机地控制和操纵车辆。操作控制感觉在式样驾驶和道路驾驶训练中获得。
6.补偿意识。由于道路上交通情况无时不在发生着繁杂变化。而驾驶人有时判断会出现误差,有的误差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发生预想不到的后果。如:在转弯时驾驶入按照所观察到的弯度大小旋转方向盎,以求得导向轮偏转来实现转弯,在转弯过程中如果方向转角人够,需要有一个补偿意识.再进一步旋转方向盘,反之如果转角过量也应有一个补偿意识向相反方向回适量的方向。补偿意识在式样驾驶和道路驾驶训练中获得。
以上六种感觉只要练习者或驾驶入肯动脑筋,做到主动观察,观察越仔细则判断越准确。正确判断交通环境中车辆行驶速度和在道路上的移动趋势后,通过调整自己的车速和方向来安全通行和避让,那么在行驶中超车、让车、会车或者处理交通情况时将会更有把握。
【温馨提示】:
石家庄学车网分享最实用的学车心得,汇聚最全面的石家庄驾校学车信息,帮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驾校。
更多的石家庄驾校学车:http://www.0311xc.net
我们会为您推荐最适合的驾校,让您选的明白,学的舒心!
团报咨询QQ:1599765256 报名热线:0311-80801909
随机阅读
原地长时间热车是误区 起步低速行驶即可
现在很多朋友还在对于“是否应该长时间原地怠速热车”的问题进行争论,这是没有必要的,是误区。原来笔者楼下一个老司机,之前开马自达,现在开A6L,冬天的时候每天都会看到他的车静静地停在院子里吐着尾气,至少5分钟,长的时候要十几分钟。这是完全没必要的,没有优点,只有弊端。
为什么长时间原地热车没必要?
弊端1:消耗汽油。白白的停在那里烧掉10分钟怠速的汽油,和平时堵车没什么两样。
弊端2:产生积碳。长时间怠速运行发动机燃烧不完全,会产生较多的积碳,如果温度低则会产生更多,所以说长时间原地热车没有有效地保护发动机,反而让发动机的健康打了折扣。
弊端3:污染空气。因为原地怠速热车时三元催化器是达不到正常工作温度的,这样有害气体不能有效被净化,保护空气,人人有责……
事实:
只要发动机运转起来,它内部的所有零件就全运动起来了,机油也从点火的那一刻起就从机油泵泵出,不断在发动机内循环起到冷却和润滑的作用。但是在气温低的时候油液的粘度会很大,需要一个循环时间,这个时间20秒钟左右即可。其他要“热”的部分还有喷油系统和冷却液,不过这也都是在半分钟到一分钟就能循环到位的。即使是在冬天低温环境下,1分钟的原地热车也足够了,1分钟之后都是没必要的。如果打算靠原地怠速让转速和水温都达到标准值,10分钟恐怕都做不到。
唯一正确的热车方式:低速行驶。在原地热车半分钟到1分钟之后,转速稳定下来,就可以挂档上路了,控制好转速不要超过2000转,温柔换挡稳加油,这是最标准最正确的热车方法。节能、环保、积碳少。
结论:
冬天的时候原地热车只需要半分钟到1分钟即可,再长的时间是没有必要的,而其他季节时间可以更短,在低速行驶中慢慢热车是唯一正确的方法。